九三学社乐山市委员会网站
群言文萃
我的位置: 首页 > 思想建设 > 群言文萃
寻先贤墨迹,追大家风范
来源: 第一作者: 阅读量:  时间:2023-01-04
 

  “一本书,一张纸、一幅字、一幅石刻”,从偶得《漹水情结》这一本书开始,阅读中,惊奇曾任九三学社第一至第六任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许德珩,且已经95岁高龄还与夹江结下这等缘份。
  抚卷思绪。也许机缘,就是这样巧合,也许是九三前辈先贤对夹江厚爱。夹江是千年纸乡,拥有首批世界水利灌溉遗产东风堰、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书画纸与安徽泾县宣纸并称“国之二宝”,受到历代书画名家的青睐,始于唐代的夹江纸,在清初逐渐繁盛,康熙年间被批为“贡纸”,乾隆年间被钦定为“文闱卷纸”。近代,夹江成为抗战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供应基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先后两次来到夹江马村石,与纸农石国良共同研制出“蜀笺”“莲花笺”“大风堂”,他后来长期使用的专用书画纸。改革开放以后,夹江书画纸发展迎来了又ー个春天,逐步又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1983年为纪念张大千先生对夹江纸做出的贡献,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夹江优质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夹江还建成了全国首家手工造纸博物馆,2009年被文化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书画纸之乡”称号。
  在1984年4月30日,许老在夹江书画纸上为夹江题词,夹江人将题词石刻在千佛岩的铁石关处。2006年1月的县政协全会期间,我第一次提出尽快申报“中国书画纸之乡”口头发言建议并形成政协提案,促进授牌夹江“中国书画纸之乡”纸产业地域名片。2015年7月20日九三夹江支社作为夹江县里民主党派第一个基层组织成立。2019年偶得《漹水情结》这本书,寻找许老这一幅题词石刻,构成我们九三夹江支社的2020年这一段历史缘起,也有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意外得书
  长时间来,养成有一个“写一点啥子,留一点痕迹”的习惯,为后来“写回忆录”放一点线索,以免忘记。2019年12月下旬左右,县政协办公室小姚将有关的文史资料送来我办公室。从收到张致忠先生著并于2019年11月出版《漹水情结》上下两册,我不时翻阅,初略学习,写一些小片段。
  二、突发寻思
  2020年1月下旬反复学习,再一次阅览到该书139-140页“铁石关岩壁上的四局代名人题刻”时,惊奇许德珩还是九三领导人,反复学习这一章节。马上翻查夹江有关历史记载,九三创始人之一先贤题刻在夹江历史上是一件很了不起大事,也是各民主党派在夹江历史上很稀少很珍贵的一件大事,更是九三夹江支社故事的一件大事。一想:原决定的7月20日,支社成立五周年之际,正好有一个九三夹江故事可讲。但直觉又告诉我:只有张致忠先生的记述和翻拍的题词图片,咋个也没有许老石刻的现场图片呢。那铁石关岩壁上四局当代名人题刻上到底哪里有许老字迹呢?
  三、找寻题刻
  按文索图找石刻。先后三次周末,独自前往千佛岩铁石关找寻。在书载的上山台阶岩壁上题刻集中处,第一眼可看见显眼位置且整治一新的,有杨超题词:“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古泾新颜,秀冠青衣”,马识途诗:“万里秋风石径斜,泛舟径口似归家。青衣江上花如雪峨岭山中雪胜花”,邓力群题:“石伴清流人寄扁舟”。但就是不见许老的“东方艺术源远流长”题刻。奇怪哦?在哪里呢?会不会已经毁坏,或者根本就没有许老的题刻一说呢。为求实证,后又沿此蜿蜒上山,半山、登顶往天生桥下山的所有路径,沿路途找,看见魏巍等现代名人和古代名人苏东坡等题刻,多么希望能够立即看见,但一次次都找寻无果。事情一多,暂且放下找寻,更加由于1月底,新冠疫情突发,一直忙到5月底。
  6月初,距离支社原计划在成立五周年活动的7月20日,越来越近,时间急迫,又重新启动石刻寻找。心想到山上去找,显眼的位置应该能够找到,再试一次上山找寻看有无结果。6月7日,沿聚贤街面石板路,两旁川西民居,红吊灯笼,黑格花窗,非遗上墙。瀑布飞流,水情博物馆,世界灌溉遗产东风堰。再步梯揽翠,灵崖洞、大观亭上览青衣江浩荡。细数过往人物风流变迁,唯愿许老的墨迹石刻重见,历史再呈现。上上下下跑到汗流浃背,还是无果。期间沿路多次询问景区值班工作人员、长期打扫卫生的保洁员看见过许老的题刻没有呢,都回答也不知道,最后空返,只有下定决心找人问细再找。
  寻找知情人。首先从近距离可能知情又认识的同事问起。6月8日上班起,为找到这幅题刻,先后当面问询政协教文卫委的沈主任,说不知道许老题刻地方。后来电话问询县政府三级调研员、原政协社发民宗委主任、以前文管所长李大强,已经退休的前文管所长宋阳,以前熟悉文化旅游局长、现任人大常委副主任张一平,现任文体旅游局长王海燕、文体旅游挂图作战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李独超,是否知道:原九三中央主席许德珩为夹江题词的石刻位置,有的说没有听说过,有的说似乎看见过但找不到具体位置。
  其次想到按文找人。文章提及夹江本地人:工艺美术公司周召荣经理、黄福彦副经理,时任县长廖泰灵,文管所长陈德寿,现在唯有健在的廖泰灵老县长。6月11日想起曾经为政协全会服务过的县老干局干部小尹,她应该有廖泰灵老县长的电话号码,并找到她,打通电话,愉快告诉我:老县长只有的座机号码,一般中午要午休,最好下午电话联系他。
  6月12日下午2点过点,我按照小尹提供的电话号码,一打通老县长廖泰灵家电话,先是他老伴接着,一说明我是政协的职工,要找老县长问一个事情,嬢嬢立马请他过来接电话。问候老人家一阵,寒暄感谢他老人家对夹江历史编撰的贡献,再次说明:他原来指示文管所将许老的题词石刻一事,他清楚知晓地方的来意。他一听我说:找的是九三学社中央的第一至六任主席,又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许德珩为夹江题词的石刻,我以及找寻多次,对比几番,没有找到。他非常激动,详细的说明可以看到的位置:进铁石关牌坊,站在江边岩石上往山上看就可以看见,还一再叮嘱我:在任的县人大、政协领导要呼吁,更要保护好千佛岩的石刻。我邀请:他下午合适有空的话,接他去现场给我指证,让我最快的找到。他表示身体不太舒服,时间已经安排,暂不方便。我也商请看是否请他老人家星期六、星期天有空,他说:下周看时间安排,按照他指示的站在铁石关往岩石上看,也该可以知晓。
  相见题刻。本意6月13日下午3点在夹江“非遗购物节”时再前行探究,因下雨未成行。下午4点左右,有朋友突然从乐山来,要带“小朋友”欣赏千佛岩。心挂许老题刻此事,与家人驾车前往陪游千佛岩。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按照站在在铁石关口的江边岩上位置向岩石上仰望,终于查找到许老的题词石刻,顿时一阵惊喜。青树藤曼遮掩,太不显眼,似乎好久都没有整理过,石刻面青苔较厚,陈旧较久,但字迹苍劲有力,题款都有些不清晰。
  对比起: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著名作家马识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题词石刻,因为创建AAAA级景区时工作安排,已经新刷油亮,打整一新。许老的题刻近距离,现在这样,心中不免一阵酸楚。当然,现在的文体旅游局和文管所的领导真的不了解、不知道,也不能责怪。随后专门给文体旅游局领导短信和电话并告知他们,我们夹江支社准备邀请九三上级领导,在7月20日左右莅临视察指导,请他们安排尽快清理题刻上覆盖的杂草藤曼,感谢他们的支持。
  四、再寻墨迹
  2020年6月18日电话我在县监察局工作时的同事黄耀宇,告诉他:其的先父黄福彦曾在县工艺美术公司任职,于1984年4月30日,受张爱萍将军之邀前往取得,是许老题词的亲历者,看能够提供一些线索不。他查看其家的书画留存后,并告诉我:没有这一幅题词的线索,由于工艺美术公司遭遇过两次被盗和一次解体分配书画等资产,如能够保留下来不容易。建议问询以前的二轻局:是否保留有原来解体时的职工花名册,再行找寻真迹。我又多次电话找到文体旅游王海燕局长、张文副局长,挂图作战指挥部的李独超副指挥长,问询文管所是否存有许老题词原稿,题刻原始拓片如能够找到,我们支社也最好能够保存一份。后来回答:墨迹原稿和拓片都没有。暂时没有时间来进一步找寻,只好退而求其次想,看看原稿的照片能够找到,一睹原照风貌也是件幸福事。
  收到翻拍原稿照片。我又找到政协教文卫委的沈兵、黄利萍二位主任,请帮找下张致忠先生的电话,热心的黄主任很快给我。2020年9月国庆节前夕,我联系好张致忠先生,把要许老题词翻拍照片这个前因后果作个说明,请他找到原翻拍照发一张给我制作九三夹江支社成立五周年的视频用。他非常热情,连连说:好,待国庆节后他回乐山的家时,再找到原来的翻拍照片,要我国庆节后再联系他。由于事多,节后忘记了联系。后来,张致忠老师通过县政协办公室主任邓大全提醒我,我又马上联系上他。但是因为他年龄大,微信不好使,求QQ也不好加。他想到他有原水利局局长、人大工委退休杨志宏的QQ,到时通过他转给我。
  杨志宏与我多年至交,还好再“8.18”洪灾抢险毛滩电站除险加固工程时,由于他作为水利退休专家参与县指挥部的建议并验收见证,加深过印象,并且留有电话。我专门电话联系好,并请他收到张致忠老师转交照片时转我,立即加上QQ好友。终于杨志宏(网名水夫)于2020/10/10 18:11:45留言,并将他收到张致忠先生的照片于2020/10/10 18:12:51转我(网名清三六水) 。
  五、支社仰望
  2020年6月下旬,在找到这一幅石刻后,还不放心,跟踪文体旅游局安排去清理的进展。又给创建指挥部李独超副指挥长电话:请安排去打整一下,多次前去查看县文管所清理许老题刻情况,再一次进行督促。7月初又两次去现场查看督促,直到7月20日确实收拾过的样子,字面稍微整洁了,我心情也稍微好一点一点。
  9月27日,支社开展举办“迎中秋国庆,忆九三先贤"活动带领支社前往参观。10月11日,又带领支社部分社员参观,拍摄。10月16日召开九三学社夹江支社换届及成立五周年,九三四川省委及省直原子能支社、十支社和社市委、市农电支社参观。11月5日,九三乐山市委设计院支社参观。11月12日,九三重庆市委教育文化专委、九三合川区委、九三北碚区委与九三四川省委、文工委、参政委、乐山市委参观。我们伫立于世界水利灌溉遗产东风堰上的“东方艺术源远流长”石刻旁,许老为夹江的题词如放影片一般,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支社社员解说:许老的精神,九三学社与夹江这一段情缘和夹江支社的仰慕情怀。来参观社员们都满怀激动,赞叹许老的艺术情怀和廉洁风范。
  六、掩卷释怀
  回顾许老的艺术人生,“中国书画报”的刊字头曾经是许老题的,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榜样。许老为夹江题词时,纸款之小费也当场付了,让我们感受到许老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相信他的精神与夹江的故事必将山高水长的深深影响着九三后辈。社员杨继容作为夹江年画的传承人,数十年传承作为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工造纸术、雕版印刷的黄丹门神等夹江传统年画制作技艺,今年又及时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观音戴口罩等高质量年画,鼓舞疫情防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她先后创作:打虎拍蝇、“莲节”等佳作,与我在纪委监察工作时协助推进“杨震拒金”动漫、“振衣冈”“濯缨堤”“风清月白”石刻作品等一起构建内容丰富的千佛岩廉政教育基地。夹江有这样质朴的九三价值素材,也许在乐山、在四川都是唯一的,全国少有。
  非常感谢众多知情人的热心帮助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将这“一本书,一张纸、一幅字、一幅石刻”与有关九三的故事,先后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等有关领导同志汇报,建议以后进一步争取挖掘整理这一段历史,也希将千佛岩所有题刻真迹收藏,以成“夹江千佛岩题刻博物馆”,让文字说话,成故事,成历史,拍出微电影,并期待建成“九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一个九三社员的心灵述说处。
  并附《漹水情结》摘篇:
  铁石关岩壁上的四局代名人题刻
  上世纪八十年代,夹江县文管所在佛岩铁石关靠山一边的峭壁上,镌了四局当代名人题刻。从西至东,依次为许德珩书:“东方艺术源远流长”。杨超题词:“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古泾新颜,秀冠青衣”。马识途诗:“万里秋石径斜,泛舟径口似归家。青衣江上花如雪,峨岭山中雪胜花”。邓力群题:“石伴清流人寄扁舟”。
  文人借名山寄兴,山水假大笔增光,古今同理。游人至此,观山看水阅读题刻,自然会感觉到灵山胜水名人佳句相映成趣。
  三十多年过去,每当忆起当年往事,我总觉得这四局题刻当中还有些故事值得说说。
  (一)
  先说许德珩题词:“东方艺术源远流长”。
  许德珩这幅字书于1984年4月30日,时已九十五岁高龄,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没有来过夹江千佛岩,但这8个大字确实是为夹江所题。事情的经过是:
  1984年4月,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旅游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夹江有工艺美术公司李召荣经理黄福彦副经理送国画纸赴京参展。行前,要了几十幅我拍摄的夹江风光和手工造纸的彩色及黑白照片。
  4月29日晚上,李先念、张爱萍、魏传统等领导同志来到四川馆参观。李先念问张爱萍:“你是书法高人。夹江纸比宣纸如何?张回答:“我们四川广产竹子成本低,纸质也同安徽楮纸不相上下,应该说各有所长。但我们四川夹江纸价格低廉,销路更广,市场前景不错”。这时,黄福彦早把纸笔墨砚准备好,请领导试纸题词。先念同志有事先走了,张爱萍让魏传统写。魏传统将军兴致极高,一口气写了几幅字,直到秘书出面叫停。张爱萍将军在夹江纸上写了“巴蜀百花盛开”。
  第二天,张爱萍打电话要黄福彦拿上纸去到他的住处,同黄福彦乘车去到许德珩家。此时,魏传统等几位将军早在许老家中落坐。张爱萍到后,一起进到许老书房。许老寿高体弱,由秘书掺扶步出卧室,和大家见面打招呼。张爱萍说明“请老教官(许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为四川夹江纸试笔题词”。许老询问了夹    东江人、夹江纸情况,黄福彦一一作答,并奉上并夹江千佛岩和造纸的照片,送上一刀四尺规格的国画纸(秘书当场付了纸款)。    
  许老仔细看了千佛岩的照片,又看了槽户造纸照片,很高兴地站起身来,握笔蘸墨,在铺好的纸上先写了一个“东”字,稍歇下,喝了一口水,再写了一个“方”字。写方字的一撇时因手在抖,有点飘,但还是飘过去了。几位将军一齐鼓掌。随后,许老一口气写完了“……艺术源远流长”六字,并书款“许德珩题,甲子孟夏,时年九十有五”。将军们再次鼓掌。
  张爱萍派司机送黄福彦回住处时,特意嘱咐:“这幅字来之不易,你们县上要妥为保护,最好把它刻在你们照片上的那个千佛岩的岩石上”。
  黄福彦回县后,让我看了许张两位老革命墨迹的原件,向我讲述了以上情况,要我帮忙翻拍制作成放大照片。李、黄在向县领导汇报北京参展情况时,说明了这幅字产生的过程。廖泰灵县长安排文管所长陈德寿,将这幅字刻在铁石关边峭壁上。
  (张致忠1984年6月15日翻摄照片)

寻先贤墨迹,追大家风范(图1)